新闻动态

从蒙台梭利到特殊教育

发布时间:2019-03-28 17:45:50

提到蒙台梭利教育,大家头脑中首先浮现出的是蒙氏教具,以及普通儿童的早期教育,殊不知,蒙台梭利教育与特殊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与关系,特殊教育经历也是促成及奠定蒙台梭利日后教育学说的根基。


其实,蒙台梭利博士早年也从事多年的特殊教育后才开始转向普通儿童的教育,作为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她突破传统教学法的窠臼,以医学博士的身份去帮助那些被遗忘在罗马收容所的低智能儿童,试着去发掘隐藏在智障儿童背后的人性,促使她对教育的方法有更大的发现。她认为,智能不足主要是教育上而非医学上的问题,之后,她开始研读伊塔和塞根(谢根,两位都是特教界名人)的作品,对智障儿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通过与智障儿童的接触和研究,她提出,利用双手操作发展智力的教育理念,并主张,智能障碍与其说是医学上的问题,还不如说它是教育上的问题。


(本段为转载文字)100年前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就实现了“跨界”,覆盖了特殊教育、幼儿教育和普通教育。蒙特梭利曾经有一段担任治疗智障儿童医生的经历,当时意大利把智障儿童与精神病患者一起关押在疯人院里。室内没有玩具,甚至没有任何可供儿童抓握和操作的东西;管理人员态度恶劣,根本不组织任何活动。蒙特梭利从小就同情和帮助穷苦和残疾的儿童,对这些儿童的处境深表同情的她决心用自己的智慧去帮助他们。


完成教育学、哲学、心理学、人类学研究的她发表了以《精神教育》为题的演讲,阐述了对智障儿童教育的思想和方法。她指出:“儿童的智力缺陷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并向社会呼吁:智障儿童应当与正常儿童一样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后来她认识到自己为智力受损儿童设计的教育方法也适用于正常儿童,而且会获得更显著的效果。于是,她将自己的教育实践推广到献正常儿童的教育中。她在罗马贫民区建立“儿童之家”,招收3~6岁的儿童加以教育,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 结果出现了惊人的效果。那些“普通的、贫寒的”儿童,几年后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被培养成了一个个聪明自信、有教养的、生机勃勃的少年。蒙台梭利崭新的教学方法,轰动了整个欧洲。


在她的教育实践中倾注了深厚的仁爱之情,不论是问题行为的富家子弟,还是福利院的孤残儿童,还是智力受损的残障儿童,她都认为儿童是应该无条件平等地享受生命应有的教育。她用传奇的教育实践证明她的教育信念,“在社会和压力干扰下儿童的成长更需要一个真正正常化的状态”,天主教文化浸润下的她提出蒙台梭利教学法三个基石“一个有准备的环境、对生命有着宗教般虔诚的教育者、一些合适的教具”。


特殊儿童首先是儿童,“有教无类”,他们也享有和普通儿童一样的教育权利,也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需要全社会的关爱。比如4月2日是世界孤独症日,在这一天,人们都在关注着这些“星星的孩子”,这一定程度上彰显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通过蒙台梭利教育干预和帮助,不但能挖掘特殊教育儿童某些方面的潜能,还能使他们趋向于自食其力,从而能过上有质量的生活。


当前玩教具市场,很多早教玩具都有蒙氏教具的影子,但有了蒙氏教具,配备了蒙氏功能室,就是再做蒙台梭利教育吗?恐怕不是。什么是蒙台梭利教育?单纯的教具操作并不是蒙台梭利教育,教育理念是教育的灵魂,弘扬蒙台梭利教育,到底弘扬的是什么?


我们认为,弘扬蒙台梭利精神才是真正的弘扬蒙台梭利教育。对儿童的爱,给儿童以自由,为他们准备一个适合其身心发展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中,自由选择教具材料,动手反复操作和探索(小编理解为分享控制权、注重操作性),在自我活动和工作中身心发展需要得到满足,这就对蒙台梭利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蒙台梭利特殊教育者,更是提出了高要求。


面对特殊教育的孩子,对他们施行融合教育,需考虑的因素包括特殊儿童的障碍程度、普通儿童的特性、他们会怎样去看待和理解同伴的特殊性,以及负责这些班的蒙台梭利专业教师的水平和能力等等。在这种环境,特殊儿童能否受益,不仅仅取决于课程的设计,而且还取决于教师是否为支持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专门的机会,观察把握教育的契机,这也是一门教育的艺术。


很多特教学校都配备有昂贵的蒙氏教室,然而是否真正发挥了功能,可能要打一个问号。如何更好地发挥蒙氏教育以及蒙氏教具在特殊教育领域的优势,这需要我们的特教人积极探索。